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权威评论 > 正文 权威评论
    培育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的时代新人
    发布者: 来源:  日期:2020-05-02 18:19:36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作出一系列部署。近日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阐明了劳动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关系,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从劳动教育的角度,可以把时代新人的素质概括为“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三个方面。比如,《意见》在重大意义部分开宗明义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其中,“劳动精神面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价值取向”等强调的就是“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又如,《意见》在总体目标中讲到,“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核心就是让学生“爱劳动”;要求“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就是要让学生“会劳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强调的就是“懂劳动”。

    就此而言,劳动教育的目标,可以理解为培育“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的时代新人。

    “爱劳动”是对劳动者的基本态度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将“爱劳动”列入“五爱公德”,此后始终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之一。新时代对爱劳动也增加一些新要素,如强调“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对不同学段中也有不同要求,如普通高校要“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特别是“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带有很强的时代感、人文精神和劳动伦理要求。

    “会劳动”是对劳动者的基本工作能力要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有自己的劳动素质、劳动技能要求。《意见》高度重视劳动素质、劳动技能的培养,还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性劳动能力的要求,如“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对高校提出了“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

    “懂劳动”是劳动者的基本工作素养要求。要懂得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统称,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懂得劳动的复杂构成及表现形式,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群体劳动和个体劳动、有偿劳动和公益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和重复劳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等等,对各种劳动同样尊重,做到像总书记倡导的那样,“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懂得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必要的劳动科学知识,如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安全、劳动与未来等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悟劳动之美”、“明劳动之理”,提高践行劳动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教育规律看,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是一个逐步深入、提高的过程。小学劳动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在日常化的劳动实践锻炼中初步体验劳动的价值,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中学阶段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通用劳动技术,具备会劳动的基本能力;大学阶段则应在爱劳动、会劳动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大学生懂劳动,理解劳动的本质规定、本专业劳动的发展趋势等。所以,劳动教育应是一部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的“三部曲”。同时,三者又是交叉融合的,中小学也有教育引导学生懂劳动的责任,大学在注重懂劳动教育的同时,也要巩固爱劳动的成果,结合专业教育强化会劳动。

    (作者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上一篇:央广时评:“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下一篇:加强劳动教育 锻造时代新人